vwin德赢官网

智库建议

李华、陈聪 |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及落实双循环战略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0-10-28 信息来源:vwin德赢官网智库 访问次数: 字号:[ ]

今年以来,在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的大环境,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经济实现稳定恢复,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主要指标比较亮眼,经济运行延续逐季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目前看今年经济工作有五个亮点

一是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8万亿元,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经济增速呈现逐季回升的良好态势,这也为全年经济回暖奠定了基础、增添了信心。从全球范围内看,欧美等发达国家依然没有摆脱疫情的影响,仍然延续负增长的态势。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走出疫情困境、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希望。

二是外贸增长超出预期。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3.12万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首次转负为正。其中,出口已经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防疫物资和家电、手机、电脑等宅经济商品出口以及国内复工复产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推手。此外,前三季度,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都实现了增长,东盟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占比达到了14.6%。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增长也快于中国整个对外贸易增长。

三是国内需求持续改善。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3万亿元,同比下降7.2%,而三季度同比增长0.9%。虽然在总量上增速仍然下降,但从趋势上看,消费市场已经走出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线上消费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旅游市场加快恢复,仅国庆8天长假就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此外,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也实现转正,前三季度同比增长0.8%,而上半年和一季度投资分别下降3.1%和16.1%。

四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实际增速由上半年的下降1.3%转为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21元,同比下降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同比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486元,增长3.6%,拉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

五是央企加速回归正轨。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1万亿元,收入降幅由上半年的7.8%收窄到前三季度的4.6%;累计实现净利润9133.5亿元,效益降幅由上半年的37.7%收窄到13.6%。其中,9月央企实现营业收入2.8万亿,同比增长4.3%,月度增速创今年最好水平,实现净利润2046.3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延续了快速恢复态势,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实施双循环战略需应对好五方面挑战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调整,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形成新发展格局,既要把握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本点,大力挖掘中小城市消费潜能,不断拓展消费市场空间,也要利用好深耕内陆这个潜在关键点,充分发挥内陆地区人口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内需、开拓外需,为双循环创造良好国内环境。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应对好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难、看病难等问题将更加突出。应对好人口老龄化问题既是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挑战,也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了机遇。要在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深度挖掘老年群体对养老、医疗、健康、陪护等方面的需求,培育和发展“互联网+”养老助老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助老产业,为扩大内需拓展更多领域。

二是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力。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总体消费能力仍然有限,消费潜力难以释放,老百姓普遍不能消费、不敢消费、不愿消费。一方面在于当前居民收入水平仍然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社会保障能力不强。下一步要综合用好多种收入分配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完善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加大对社会保障投入力度,着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让老百姓真正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三是坚定不移推进自主创新。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基础研究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现象较为普遍,基础软件、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受制于人。要坚持自力更生,发挥制度优势,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立足于“卡脖子”的重大问题,在提升基础研究能力上下功夫,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上花力气,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尽快实现突破,力争形成更多创新优势。

四是毫不松懈防范金融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4日发布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政府债务将达到几乎与全球GDP(约90万亿美元)同等的规模。债务与GDP之比达到98.7%,创历史最高水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过去长期积累的债务风险也将进一步暴露,给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发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要加快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有序化解存量,完善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机制,用好用足金融“工具箱”,确保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五是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国整体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在全球排名大幅度提升,2019年营商环境排名已跻身全球前40。然而,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仍然盛行,相关产业政策落实还不到位,民营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少隐形壁垒,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下步要把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深化政府部门“放管服”改革,破除企业投资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投资动力。

三、落实双循环战略要着力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供需适配,市场要“循环”。需求侧要以质量、标准和品牌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紧跟新的需求变化,努力提供更多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侧要及时对新的需求做出反应,大力发展柔性、智能、精细化生产的优质产品,更好对接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同时,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依靠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二是金融服务实体,资金要“循环”。积极运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不断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让资金“直达”实体经济,防止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虚投空转”,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强化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让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企业,切实增强实体企业获得感。

三是注重成果转化,创新要“循环”。近年来,我国发明专利数量不断增加,2019年达到186.2万件,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发明专利的质量还比较低,专利成果转化率也没有随着专利数量的增加而提高。要在强化基础研究的同时,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营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促使更多科技成果和专利走向市场。

四是健全流通体系,物流要“循环”。长期以来,我国公路货运行业存在“多、小、散、弱”情况,导致物流业整体实力不强,物流系统运转效率不高。要加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流设施高效衔接,降低物流联运成本。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疏通物流供应链的“堵点”“断点”,打通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卖不出”“买不到”问题。

五是强化政策落地,政策要“循环”。当前,在落实中央政策过程中,还存在从文件到文件、从会议到会议的“空转”现象。在双循环背景下,要把政策的落地落实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做好政策制定、实施推进、完善调整、督促落实和评估考核等工作,切实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中梗阻”,确保中央各项改革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落地落实。(纸质版见《中国投资》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