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win德赢官网

智库建议

王志伟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发布日期:2020-10-30 作者:王志伟 信息来源:vwin德赢官网智库 访问次数: 字号:[ ]

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历史交汇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今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新机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应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顶梁柱”和“急先锋”的作用,这就要求应进一步加快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适应新时代要求、有力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应对新风险挑战。

一、新发展格局下国有企业改革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波谲云诡,国内国际形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格局,国有企业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国际环境看,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下全球经贸摩擦日益加剧且不断反复,国际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成为“引爆点”,进一步加速了“逆全球化”趋势,主要国家从国家安全角度进行供应链调整,我国供应链安全与全球地位受到极大冲击,部分产业存在“断链”风险,国有企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从国内来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经济复苏反弹形势向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三季度增长4.9%。作为最早克服疫情影响的主要经济体,我国创造了“弯道超车”的绝佳窗口期。但同时,做好“六稳”工作和落实“六保”任务的压力仍然较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依然艰巨,一些领域对外依存度高、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风险加剧,国家未来发展更需要国内经济提供动能。对此,国有企业肩负了更重的历史责任。

从国企改革情况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政策体系日臻完善,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代表的改革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国有经济规模及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全国非金融类国有企业营业收入总额62.6万亿元,利润总额3.6万亿元,分别比2012年底增长47.7%和63.6%。2020年以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为抗击新冠疫情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了国民经济“稳压器”作用,根据前三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1万亿元,收入降幅由上半年的7.8%收窄到前三季度的4.6%。第三季度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4748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9月实现净利润2046.3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但是,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僵化、布局结构不优、经营效率仍待提升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和对经济的贡献仍待进一步提升。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和目标导向,必须要进一步凝聚共识、积聚力量、把握机遇、直面挑战,紧抓时间窗口主动改革。

二、新发展格局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从改革的角度看,国有企业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内,要发挥国有企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基础支撑作用,通过深化自身改革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内经济供给质量,提高国内经济大循环总量。通过补短板、锻长板,不断挖掘潜国内市场潜能,完善提升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对外,要聚焦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目标,通过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与经营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国有企业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和供应链管控能力,提升市场价值、国际地位与话语权,借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之机,打造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生产供应体系,构建“以我为主”的区域化合作新“链条”,打通国际经济循环堵点、修补断点、填补空白点,让国外产业更加依赖我国供应链和产业链,更加依赖我国的巨大消费市场。

三、国有企业改革下一步要聚焦“五个着力”,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必须要紧跟国内外形势变化,围绕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在改革上加快步伐,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确保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五个着力”。

一是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要务,着力做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要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向提供公共服务、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等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更好地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制造强国、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国有企业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及时动态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方向,更加聚焦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

二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造高质量供给体系。国有企业改革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要调整产业布局方向,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可控,补齐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缺失与薄弱环节,推动国有企业向高端化、自主化迈进,更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动品牌中国建设,让国有企业成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名片,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一流中国品牌,激发和释放国内外需求。

三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国有企业是创新链条中的关键环节,要以创新创造新供给催生新需求,推动提升内循环动力与活力。要发挥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主力军作用,重点向战略性、前沿性、创新性产业方向布局发展,不断加强创新投入、培育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汇聚创新力量、营造创新氛围。通过投资重大科研平台、参与重大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突破原始创新“0-1”的跨越,加速技术转化“1-100”的迭代升级、推动产业化进程“100-100万”的规模化发展。

四是以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着力完善国有企业治理。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聚焦“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总体要求,努力将大多数国有企业发展成为产权多元、权责一致、治理优化、运转高效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将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民营企业的活力优势结合起来,依托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不断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以市场化改革牵引带动民营企业规范化发展,实现“国民共进”、共同发展。

五是以激发内生动力与活力为关键举措,着力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企业活力。对于企业要采取分类考核和长周期考核方式,突出创新导向,实施更加灵活的薪酬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家要建立有利于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家作用的制度环境,建立容错机制,打破国企负责人不敢创新、不愿意创新的僵局。对于企业员工要充分利用股权出售、股票期权、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等多种激励方式,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纸质版见《中国投资》11月号)